《用心休息》这本书以实验、科学论据的角度,证明如何透过休息帮助我们激发创意,简单说就是「刻意休息」,就和这本刻意练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如果你像我一样本身是创作者,或是工作需要时常发挥创意,甚至是工作疲累,遇到卡关,不妨先看我分享的阅读心得,或许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用心休息的妙招。
如何刺激创意的方式?
书中传达一个很重要的概念:「休息也是一种技能,就跟唱歌、跑步一样,基本上有效率的休息,就可享受更彻底的休息,之後便能神清气爽、精神百倍。」而休息的方式有很多种,它还能刺激我们需要的创意。
本书里谈到许多科学验证,证明用心休息(Deliberate Rest)可以消除疲劳,也能活络心智活动,更重要是可以刺激创意。这是因为用心休息有助於释放一天的压力与疲惫,协助让新经验的学习心得进入记忆体,刺激潜意识空间。当用心休息与彻底休息时(即完全放下工作),好点子与灵感就会冒出来,就像呼吸一样自然。
如何透过用心休息来刺激创意呢?从一天工作四小时、每天早上固定作息、找时间散步、偶尔让工作暂停下来、找到自己的深戏、以及良好的睡眠,这些全方面的休息,是发挥更好创意的重要能量。以下简略刺激创意的6种方式,可参考本书细节,有较详细的说明。
刺激创意 6 种方式:
▪️ 一天工作四小时
让工作断点,隔天再继续较轻松
▪️ 每天早上固定作息
一天内最清楚,且专注不分心时段
▪️ 散步
恢复体力、释放潜意识
▪️ 小睡片刻
午睡有助大脑恢复组型辨识能力
▪️ 暂停
在适当时候暂停工作,长期会提升效率
▪️ 睡眠
睡觉可让脑子自我修复,大脑也趁此整理记忆
知名科学家达尔文是最好的例子,他终身贡献给科学。别看他满腔热诚,他仅只投入短工时的科学研究。作家也可以一天只工作 4~5 小时的类似模式,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德国作家汤马斯曼(Thomas Mann)早在1910年已固定按表操课,在 35 岁已出版广受好评的小说《布登勃洛克家族:一个家族的没落》(Buddenbrooks)。
汤玛斯运用上述方式刺激创意。从早上九点开始写小说,期间严禁外人打扰,下午用於阅读,或处理堆积如山的信件,也会外出散步。结束小憩和下午茶後,再花一、两小个小时创作轻松的短篇作品,或者修改之前的文章。
暂停,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,这时不需强调「今日事,今日毕」,好比我的文章从来不会一天内就完成,有些文章还会分好几种阶段去处理。这样的效果比一次写完更好,如下提到的创意思维就提到相关作法。
海明威建议作家在句子写到一半时,结束一天的写作工作。因半路喊停:「可让潜意识一直保持在工作状态,但你若一动念,思索或担心写作的事,会扼杀灵感。开始动笔时,脑袋已倦,文思已枯。」
他认为让潜意识处在「暂停」时可随时发挥,反而获得更好的灵感。英国作家约翰勤卡雷成为专职作家後,则认为:「抱着一个不错的想法去睡觉,醒来後,想法已成熟或更周全。」
从科学家的角度发现,大脑的确存在预设模式网络(DMN)与神游,这些发现显示海明威是对的,他的潜意识可以不用靠他就可继续作业(即潜意识在休息期间发挥了功能)。因此休息或中途喊停有助催生洞悉力。
这点我自己也常测试,当脑中产生了一篇文章的雏型,先任由这个想法在脑中乱窜,有时还另外花时间研究卡关的部份。比如说,前阵子在写不丹文章时,我对它为何难以入境的原因感到好奇,为此我还查了很多资讯,加以辅佐写文。当得到答案後,写这篇文章也变得更顺畅无碍。
休息可以激励发散思维
「休闲并非只是打发空档,而是”内在的一种平静,什麽事也没做时的心情与态度”。」──德国天主教神学家 Josef Pieper《闲暇:文化的基础》
以我们用脑多的知识分子,时常面对脑极化、持续性的专注力,这样不停的聚焦思维,也无法发挥更多创意,这种像解谜般的找答案,如同陷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窘境,失去弹性创意的空间。当我们需要花数月、数年,稳定持续地将全副心力倾注於一个研究对象时,就该善用休息,降低耗费精力,较可以持之以恒完成。
书中谈到另一种发散思维(如同心智图),将创意以辐射状思考的模式向外扩散,发掘每一种可能(开放性答案),而在放松的状况中,就能激荡更多创意。
这种理论我曾实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验证过。比如说,我打算写一篇义大利旅游文,我会先思考要对读者释放怎样的讯息?有用的?有趣的?还是知识传递?或者所见所闻?任何一种思考延伸,都有助於在这个议题中发酵。毕竟写一篇文章需从零开始,如果创意不够弹性,可能写出来的文章就得像论文一样,冗长而无趣了。
其中的第2点酝酿期、第3点豁朗期,都可以透过训练学会。从制定议题、进入微调、再用每天固定作息的进行创作、偶尔也给自己神游放空的时间,就能练习提高敏锐度。
就好像我以前对国际时事并不够敏感,藉由时常看新闻(1.准备期),提高对不同国际时事的兴趣(2.酝酿期)将一些时事议题的脉络搞懂(3.豁朗期),当搜集够多的资讯後,就可以练习整理加以内化成自己的想法,最终成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(4.验证期)。
保持创造力的方法?
书中提到几种方式可保持创造力,比如像是运动、休假研究、复原、深戏等。运动、休假研究带来的身心益处,就不在此赘述,可自行参考书中内文,比较想简单谈论後二者:复原、深戏。
复原:善用暂停让身心复原,强化创意
最常见是放下工作休假旅行去。书中提到作家、科学家、实业家,在遇到延迟休假後,意味着错失寻求创意突破的机会,这是因为耗弱与过劳的关系。若适度暂停工作并休息,就可提供身心最大化的复原效果。
度假时间是否愈长愈好?心理学家访问受试者後指出,不少人在度假前几天的开心指数快速攀升,在第八天达到颠峰,接着不是持平,就是缓慢下降,意即长假不一定会让人更开心,适度更好。这其一结果验证:「心智能量」会随着时间重新充电,但并非都靠外在的活动。规律而果地抽离工作也是好方法。
比如:晚上与周末断然地切断和办公室的联系,从事积极的休息,比如:从事放松、让人发挥掌控力与熟练的技巧又能从工作生活抽离的活动等,就能有效恢复心智能量。我目前就是这种作法,而另种抽离法,可以参考下一段「深戏」。
深戏:把工作技能运用在兴趣爱好
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所谓的「深戏(Deep Play)」,是让兴趣与身体活动连结,心甘情愿的投入全新领域并深迷其中,学习新的事物、或进一步了解自己,从中得到受益匪浅的价值,并且觉得心满意足。
说穿了就是运用自己在工作的经验来培养第二专长,因为得到强烈满足感,就乐於挑战、加深专注力。当与自己产生了相关连结後,深戏便成为从工作抽离的有效休息。就像现在人人在谈的斜杠人生,当第二专长成为自己行云流水的擅长工具时,转换行业也许就不是难事。
像我过去是做贸易,对世界许多地方的地理位置或是文化习惯有些概念,後来换做旅游编辑、旅游部落客後,很快就得心应手,还把习惯小心审阅出口文件的习惯也带到写作上。
现今社会是否该正视休息这件事?倘若将工作与休息用互融的概念取代对立,当充份休息後,就能有效刺激创意、保持创造力,这样不只对身心有良好的助益,相信工作将会更有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