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不知道为什麽总是被次文化吸引,就像你说不出来为什麽会喜欢上某个人。」时尚杂志编辑李昭融采访名人明星是工作,非主流、次文化的人们与故事让她更乐此不疲。她与两位好友酷儿摄影师登曼波及林建文,拍写下20个台女故事、速写边缘烦恼,出版《台女》一书,通过既定印象的标记,来庆祝「台女」的自嘲(自潮)与他嘲(他潮)。在文字与镜头下,像坐在旋转木马上看缩小的疯狂世界——只因为,她们有点不一样。尽管如此,她们那样地真诚、多麽地真实,把正评负评放一边,一起大喊「我台女,我骄傲」。这些叙事碎片看似歧异却有足够的通用性,因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到和体验。
《台女》由裸背线装写真本(裱贴)骑马钉散文本の手工(双册)特殊装帧|大块文化出版《台女》其中内页
文字故事跟视觉,呈现有个人风格的酷女孩
文字工作者接到要采访时,常常选择用自己写的方式来面对应答,李昭融便是其中一员。大学念的是新闻,毕业後研究所选的是比较文学(英美文学),理由很简单,因为总是喜欢看书。研究所的毕业论文名称是:「检视厄文威尔许《猜火车》里的拉伯雷元素:巴赫金观点」。她自嘲写得不怎麽样,但里面有一大篇是在讨论《猜火车》的狂欢和嗑药文化。「我想我就是有点反骨吧」,看到舞厅文化、邪典电影、实验电子音乐就很激动,不是刻意要远离主流文化,也有很棒的主流,只是对她而言觉得主流的作品创作者的灵魂展露得太少。
《台女》20个台女的故事选角上,没有主流标准的美,也没有非要成功的故事,「我希望主流选角可以只是迷思,或成为迷思。我依旧相信时代已经改变了,现在是分众的时代。」她举个例子,最近很迷的Netflix卡通影集《哥吉拉:奇异点》,其实就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影视作品。用几乎架空宇宙的方式讲述全新的剧本,加上很多硬科幻庞大知识量,从怪物片变成科幻片,带点日本版《瑞克与莫帝》的感觉,但时空背景却是哥吉拉系列。里面怪兽打架的场景少了很多,因此招来许多忠实粉丝批评,但像她这样对哥吉拉本来毫无感觉的科幻迷,却因而着迷。这部片用主流的题材(哥吉拉)去讲一个比较小众的科幻故事,却也非常迷人。在时尚杂志写了十余年的名人故事,私底下非主流或是次文化依旧是李昭融最乐道的事,「优秀的作品、文字、创作不管主流或边缘都会有影响力,就算只影响了一小部分人,那也是身为文字工作者最开心的事。」
《台女》文字部分由李昭融执笔。杂食型创作者,喜欢文字、音乐、DJ、摄影电影、艺术、占星、紫微斗数和旅游|图片提供:李昭融
出版前,李昭融透露写书压力很大——因为你得对自己诚实。「那时候感觉很像在写研究所论文,在家偷哭什麽的,想一想也很青春(笑)。」或许因为时间压力太大,这本书一延再延,延了至少有三次。对於她个人,《台女》的文字上,打掉重练,有点像是对采访写作有新的看法。或许是因为过去十几年来的时尚名人采访,把写作做为一个职业,又身处这麽高压的媒体产业,时常会有老板、名人方、品牌方的无形压力,也不是每一位受访者都愿意跟你掏心掏肺,很难每一篇文字作品都是让自己骄傲的,让别人看了有感触的文章。「当你做一件事情做了太久,有时候反而会迷失,看不清楚自己的缺失与优势。」因为写书,被编辑退稿反而让她更有斗志,也因为这本书让我在做杂志编辑12年之後,对采访和写作有了新的想法、新的触角,李昭融觉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,感觉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,心中满怀着感动。
这种女孩直男一定看不懂
20个台女的摄影视觉,由生猛又台味十足的双人组合「波文映画社」的摄影师登曼波和林建文操刀。曼波先聊到:关於拍摄视觉,我们常常会从每个女子的各种面向去思索企划,有时候是从她们的性格特徵,从中试图去探索场景呼应,也会从她们与相关的地点场景做直接或间接的寓意,比如说艾迪为什麽会在基隆陆桥拍摄,除了她本身是基隆人之外,当然也有一点与电影《千禧曼波》致敬的意味;像青羽与她工作的宝贝槟榔摊,还有高西在她以前曾经短暂驻点的「路上捡到一只猫」咖啡厅,以及孙怡在她时髦、摆置许多艺术品的家。
摄影师登曼波,2019 於台北美术馆以「父亲的录影带 Father’s Video Tape」获当年台北美术奖首奖|图片提供:登曼波
林建文则认为:这本书视觉和设定都是以不偏离她们的人设性格为出发点,在拍摄前我们已经对各个女子有一定的认识,也依据这个基准去找适合拍摄的场景。有可能是她们本人家,比如说陆盈楹的拍摄就是在她家完成;Cleo的古灵精怪,我们就想到詹记麻辣火锅店内很适合,因为它是一间非典型的火锅店。造型也是一个重点,我们会请每位女子准备三套自己的服装,在视觉上不会干涉她们太多。我们比较像是营造一个舞台,让各位女子在那个舞台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色。
摄影师林建文经常透过拼贴的手法,去并置与重组他在日常生活中纪录的风景与人物、质感,也藉此挑战或验证影像是否如同我们想像中般「直觉」。|图片提供:林建文
我很骄傲自己就是台女
我们都了解现在杂志访问的人物都要自带流量,个人特色或故事性有时反而其次了,李昭融认清了现在是流量的世代,但她依旧执拗地相信,只要受访者的故事够精彩,好好书写还是会被看见的,就算要花上一段时间发酵。她以《台女》这本书媒体转载的网路摘文来说,那位《千禧曼波》的原型女子艾迪是素人,她的IG甚至是私密帐号,但这篇故事被男性杂志网站转载後有三四百个分享数,不只是马世芳分享,甚至连自己的妈妈都看到这篇在长辈群组里传阅中。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这篇故事素质很好,艾迪的故事精彩又耐人寻味,所以这篇故事就是无关自带流量,但依旧非常受欢迎的完美案例。
「女生总是脆弱并强大,温暖又阴暗,纤细且敏锐,拥有很多动人的层面和特质,而且瞬息万变。这样无法掌握的生物,就跟Siren一样,总是得以魅惑他人吧。」李昭融分享一位台女是混血女生高西,她认为年轻的高西真的非常是Z世代的象徵。「她就是很酷,那个酷不是装出来的,而是与生俱来的。」第一次访问她的时候做刺青,现在她不但刺青,还算塔罗、身心灵也很有研究。她讲话很慢,但一讲话,就是深思熟虑,也不矫情,超级迷人。
《台女》20个台女其一艾迪《台女》20个台女其一高西《台女》20个台女其一Cleo《台女》20个台女其一47思晴
发掘受访者是最困难的地方,李昭融庆幸摄影师登曼波和林建文认识满多、很酷的Underground女孩子,她也时常打探哪个女生有风格、有个人态度,有时候也会主动出击,像是02号台女、爱林强的Angie,就是在夜店外面搭讪认识的。「我时常问大家身边有没有酷女孩」,久而久之就认识越来越多酷女生了。
摄影视觉感很强是《台女》这本书第一个印象,但有血有肉的文字让这些故事变得动态起来!可口七月主题是「生活的证据」,《台女》每一则故事都是个特立的生活(生存)过的证据,我们反问李昭融会怎麽样表述自己的「生活的证据」?她回答:「我恋爱,我失恋,我尽自己最大可能地活着,搭配着我脑中总是充斥着的乐音和不着边际的无端幻想,苦乐交杂。那些从他人口中或口中的细碎的语汇总是触动着我,文字成为最美的载体,然後它永垂不朽。」
附录「台女の烦恼」绝不鸡汤の两性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