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 年 5 月,印度总理莫迪访中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家乡西安亲自迎接,并以国宴款待,但这次国宴却别开生面,是一顿素食,因为这位总理是一位素食主义者。
素食国宴?那麽又会吃些甚麽菜式呢?
第一道:酸辣汤,配印度烤饼
第二道:杂锦蔬菜煎饼,配红豆饭
第三道:蘑菇豆腐汤
第四道:豆瓣酱荸荠
第五道:红烧芦笋,配竹荪炒莲藕
主 食:面条和水饺
甜 点:热香薄饼和水果雪宝
有趣的是,莫迪并非印度史上第一位素食总理,事实上,该国历史上的素食总理,在莫迪之前,便多达七位。其实,印度圣雄甘地,一样也是一名素食者,而且是一个十分严格的素食主义者。
甘地不单是印度的圣雄,甚至是人类历史上的伟人。他所倡导的非暴力抗争,启发了如金恩牧师、翁山苏姬等着名的人权、民主运动领袖。虽然「公民抗命」这个概念早於十九世纪中叶已由美国作家梭罗所提出,但却要到二十世纪初,才由甘地在印度的反殖民和争取独立运动中,身体力行,发扬光大。
甘地透过「盐的长征」( Salt March ),来进行「公民抗命」,反抗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垄断盐的供应,让百姓「抵制贵盐」;透过号召同胞抵制英国的纺织及成衣,以及杯葛英国政府和各级机构,来进行「不合作运动」;他透过「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」,以及绝食,来进行「非暴力抗争」。甘地把这些信念和行动,称为 Satyagrraha,意即「真理之力量」。
以绝食为例,未必是甘地发明,但肯定是由他发扬光大以及闻名於世,这是他主张以非暴力来进行抗争的方法之一。甘地一生总共进行十七次绝食来进行抗争,最短那次是一天,最长那次是二十一天,平均长度是八天,最多出现的是七天(共实行过四次)。
甘地常常绝食,那麽当他不绝食的时候,饮食习惯又是如何呢?大家看到他瘦骨嶙峋,时以苦行者的形貌来讲道和抗争,不难想像到为他不是大饮大食之辈。事实上,他在其自传中第一部第十七节〈饮食方法的体验〉( Experiments in Dietetics )中便提到:「人之所以饮食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生存。」
对他来说,饮食只是用来满足生理所需,而不是用来满足味蕾,以及满足口腹之慾的一种享受。因此,他对饮食并没有多大的热情,只维持一个最低度的需求。
甘地吃的「素别」是什麽?
甘地甚至连奶水也不想喝,只有在卧病和营养不良时,被医生要求他喝一点羊奶来补充营养和恢复健康,才不得不喝。甘地视奶类为非素食,他认为从道德角度来看,每个人除了自己母亲的乳汁之外,并没有权利夺走其它动物的奶水。更何况,甘地认为来自动物的奶水可能会传播他们身上的疾病,因此并不卫生。
甘地也不吃蛋,因为蛋本来就可以孕育新生命,吃蛋,即使是未经授精者,也是对新生命的扼杀,让本来可能孕育新生命的东西,拿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慾。因为有太多东西他都不吃,所以饮料对他来说尤其重要,是他补充营养的一大来源,他喜爱喝果汁,但却拒绝喝一切刺激性饮料,包括茶和咖啡,认为不单对健康无益,而且其刺激性更会成为恶念的源头。
甘地喜欢生吃蔬果,不单认为这样可以保存它们的营养,而且认为以火煮食会为食物添加戾气。甘地也拒绝香料,自传中〈饮食方法的体验〉一节中他便提到,旅居英国的後期,因为对素食进一步钻研,慢慢连对香料的嗜好也逐渐消失了,以前用开水煮菠菜食用,觉得淡而无味,相反的,现在却觉得津津有味,所以真正让人嚐到滋味的是心情,而非舌头。
在同一节自传中,甘地提到在旅居英国期间,听到三种有关荤菜定义的说法。
第一种:荤食仅包括飞禽走兽的肉,因此鱼可以吃,蛋和奶当然也可以吃,这算是最宽松的界定;
第二种:荤食是指一切动物的肉,如此,便不能吃鱼了,但蛋和奶仍可以吃,这算是折衷;
至於第三种:包含最广,不单包括动物的肉,还包括由动物身上衍生出来的东西,包括蛋和奶,都不可以吃,这无疑是十分严苛的界定了。
从以上甘地的饮食习惯可以看到,他接受的是第三种,也是最严格的一种定义。甘地不吃肉和其它非素食类食物,固然因为他认为那是残忍,他说过:「一个民族的伟大和道德进步,可以由他们对待动物的方法来量度。」但亦因为他认为那会妨碍人的自我心灵净化和精神演进的过程,有碍自我修行。
甘地把「精神的贞洁」和「食物的贞洁」相提并论。甘地是一个人尽皆知的「禁慾主义者」,除了性慾之外,也包括食慾。那麽甘地的素食习惯又是从那时开始的呢? 当中可谓几经周折。在甘地年幼的那一个年代,几乎所有印度人都是素食者,除了宗教和修行,以及传统饮食习惯的原因之外,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贫穷,根本吃不起肉。
朋友鼓吹吃羊肉,小甘地作恶梦了!
甘地的素食习惯从年幼便开始,部分源於其父母的要求,部分也源於其故乡的饮食习惯。但是後来,甘地却遇到了诱惑,他自己称之为「悲剧」的诱惑,这都纪述在其自传中第一部题为〈一个悲剧〉( A Tragedy )及其续编的第六节和第七节中。
甘地童年时的玩伴 Sheik Mehtab,以及一些印度人,当时开始主张国民应该改变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,争取多吃肉,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抵抗英国人,英国人就是多吃肉,所以体格和气力才会比他们好,才可以欺凌他们。Mehtab 怂恿小甘地吃肉,说可以改善体格,甚至可以令到他不再怕黑。而小甘地又真的看到 Mehtab 以及自己那个吃肉的亲生哥哥,体格又真的比自己强壮,运动成绩又比自己好,於是幻想,吃肉可使他身体壮健,胆识过人,如果全国一起吃肉,便可驱逐英国人,於是便鼓起勇气放胆一试。
於是两人便像做贼一样去到河边一个偏僻地方,并带去了面包和山羊肉,让小甘地偷嚐禁果,但当时那块山羊肉却粗糙得像牛皮一样,简直让他无法下咽,最後他实在受不了,於是便抛下羊肉离开了。小甘地说,那天晚上他很难过,做了一晚恶梦,梦见一只山羊在他肚里苦苦的哀求,让他吓醒。
第一阶段:为了真诚而素食
但他这位损友却没有罢休,这次更所费不赀,招待他到一间上好餐厅,为他准备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荤菜,找来一个好的厨师来煮肉,让小甘地破戒。结果,这种诱惑果然生效,让他不再厌恶,甚至变得喜欢吃肉,在接着的一年之内,到那里吃了五、六次之多。但同一时间,小甘地却不无罪疚,因为这等於违背了他父母亲要他不吃肉的承诺。
於是他对自己说:「吃肉虽然是必要的,在国内进行饮食改革也是必要的,可是欺骗父母,向父母撒谎却比不吃肉更坏。所以当他们还活着的时候,绝不能再吃肉了。等到他们去世後,我就可以自由了。」
第二阶段:对母亲的牵系而素食
到了甘地长大,准备到英国念法律,但他母亲却担心(这时他父亲已经去世),当儿子到了这个「食肉国度」,就会堕落,抵不住当地风气和诱惑而「破戒」。於是她找来僧侣,要儿子在僧侣面前立誓,从此不吃肉、不饮酒、不碰英国女子,这样她才准许儿子出国到英伦。
当甘地抵达英国,他旋即发现在那里要实行素食所需面对的困难,毕竟那里并非像印度是个素食国度。他的房东老太太应允可以包食宿,但问题是除了面包之外,她煮的蔬菜都淡而无味,更何况甘地又不能吃肉,他形容当时自己不得不时时处於饥肠辘辘的状态,但他始终没有再吃肉,因为他认为立誓是一件十分庄严的事。
但除了母亲和誓言这两个因素之外,甘地後来亦在素食这个问题上作了一个信念上的选择。真正让素食成了其坚定信念的,是在他读过由亨利· 索特(Henry Salt )所着的《为素食请命》(A Plea for Vegetarianism )一书之後。他在其自传第一部第十四节〈我的选择〉(My Choice )中,对此有所纪述。
第三阶段:唤醒的力量,为了使命而素食
话说他在伦敦可谓「无啖好食」,只能吃些以开水川烫的蔬菜,吃得口中淡出鸟来。有一次他在闲逛的时候,无意间找到一间素食餐馆,於是便进去准备大快朵颐,享用他离开印度之後的第一顿「大餐」。他说这餐吃得称心如意,快乐得实在要感谢上帝对他的眷顾,但原来更大的眷顾还在口头。在进入餐厅等候食物上桌时,他买了餐馆里陈列的其中一本书,那就是《为素食请命》这一本。
非暴力、不合作主义的启蒙点,一本书唤醒了甘地。
结果一读便沉迷其中,书中讨论了大量有关素食的道德原因,以及吃肉所种下的暴力种子等等,更让甘地从此对素食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。最初是不想让双亲伤心,但如今,素食已经成了他的「选择」。
正如甘地自己说,以前不吃肉,是因为要履行誓言,但从今以後不吃肉,是因为他把素食,看成是自已的使命。
当甘地学成之後返回印度,他才知道母亲原来已经去世了,因此,素食习惯更成了他与母亲一种永恒的维系,以及思念。但这已经是後话。
甘地最先吃肉,是为了改善体格,有能力向英国人动武,把他们驱逐出印度。但渐渐地,他的想法出现了根本的转变,
他在思考以非暴力方式来进行抗争,於是,他与肉食也愈走愈远。反而把时间和心思花在素食与不合作主义的关系上。
本文收录於《大人们的餐桌》时报出版
购书:https://lihi1.com/muYjU
诚挚邀请你成为好朋友–>